瓦楞辊是瓦楞纸板生产设备中的核心部件,其工作原理基于一对上、下瓦楞辊的啮合传动与压力成型,通过热力与机械力的协同作用将瓦楞原纸压制成特定楞型,以下是具体分析:
结构组成与传动方式
瓦楞辊由上瓦楞辊和下瓦楞辊组成,二者通过精密齿轮啮合配对。下瓦楞辊作为主动辊,由电机经减速装置驱动旋转;上瓦楞辊为从动辊,依靠与下瓦楞辊的齿面啮合实现同步转动。为确保瓦楞原纸在两辊间顺利压楞成型,上瓦楞辊需沿轴线方向施加径向压力,这一压力通常由气缸驱动产生,使上下辊齿面形成咬合压力,从而实现对原纸的连续挤压。
纸板成型工艺流程
瓦楞原纸经导纸辊调节张力、预热辊控制湿度后,进入上下瓦楞辊之间的加热通道。上、下瓦楞辊内通饱和蒸汽,通过热传导使原纸达到可塑状态。在机械压力与热力共同作用下,原纸被压制成预设楞型。成型后的瓦楞芯纸随即与涂胶辊接触,其楞峰被均匀涂覆胶水,随后与面纸在压力辊与下瓦楞辊的切线位置贴合,最终形成双层瓦楞纸板。
关键参数控制机制
温度调控:瓦楞辊需维持160-180℃的表面温度,通过蒸汽压力与虹吸管排水系统确保热传导效率,避免冷凝水积聚导致温度不均。
压力匹配:上下瓦楞辊的咬合压力直接影响楞型质量,需通过液压系统精确调节,确保压力在30-50N/cm范围内。
间隙校准:各辊间隙误差需控制在±0.05mm以内,通过碳精纸痕迹法或激光测距仪定期检测,保障纸板厚度均匀性。
磨损机理与维护策略
瓦楞辊在高速运转中承受原纸中矿物颗粒的碾压撞击,楞顶区域易发生剧烈磨损。长期使用后楞高降低、楞型失圆,导致纸板环压强度下降。维护时需定期检测楞高变化,当磨损量超过0.2mm时,应采用金刚石研磨膏进行修复性研磨,或通过激光淬火、镀铬等表面强化技术提升耐磨性。